1969年,在中共“九大”即将召开之前,毛主席坚持将长期养病的徐海东大将列入参会名单,甚至表示“一人向隅,举座为之不欢”,强调“徐海东不来,会议不开始”。
因毛主席的坚持,已经淡出工作多年,隐约变成“隐形人”的徐海东得到了参会资格,甚至进入了主席团,高调重回世人的视野。徐海东因此对毛主席更添了一份感激。
徐海东曾同毛主席在革命的道路上,在生死与共的际遇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。
两人第一次见面是在1935年深冬的陕北高原。当时,中央红军历经万里跋涉,刚刚抵达陕北。在寒风卷着黄沙扑打着窑洞窗棂的时候,衣衫褴褛的7000多名中央红军的战士们也都面临了严冬的生存危机。
彼时,中央红军只剩下不到1000块大洋的家底,这笔钱完全不足以解决部队的温饱。毛主席把钱数了一遍又一遍,因无计可施而十分焦灼。这个时候,他将目光投向了另一支部队,那就是刚刚同中央红军会师的红15军团。
毛主席决定找徐海东“救命”,让后勤部长杨至成拿着自己写的纸条,去向徐海东借“2500元”解决中央红军的吃饭穿衣问题。
在当时,这张纸条承载的不只有中央红军的经济需求,还包括有毛主席和党中央对徐海东的政治考验。
要知道,当时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阴影还没有完全消散,徐海东作为原红四方面军的将领,其政治立场可谓是关系重大。
杨至成忐忑不安,毛主席却认为以徐海东的为人,“一定会帮我们这个忙”。
果然,如毛主席所料,这个窑工出身的将领一心为了报国,一心为了革命,丝毫没有“你我”的意识,他在红15军团只有7000多块大洋的家底的情况下,只给自己留下了2000块大洋,而把另外的5000多块大洋尽数给了中央红军。
甚至,徐海东还对自己没能及早了解中央红军的困境,对其伸出援手而感到自责。
如此,徐海东就用实际行动,在经济上为毛主席和中央红军雪中送炭,在政治上代表红15军团,在中国革命最危险的时刻给了毛主席和中央红军最坚定的支持。
毛主席一直记着徐海东和红15军团的付出与贡献。当然,毛主席将徐海东视为爱将,还和徐海东在战场上所向披靡,立下累累战功有关,更怜惜徐氏家族为中国革命“献祭”了66条性命,对徐海东的忠诚、信仰毫不动摇。
1940年,徐海东作为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指挥,在战斗总结会上因战伤和肺结核复发,口吐鲜血陷入昏迷。他的病情远比众人想象得更加严重,只因为这是他自1932年以来,第9次因为病情加重而倒下。
从此,这位被国民党悬赏10万银元、位列红军将领之最的猛将再也无法回到战场,而是在后方开始了长达30余年的病榻生涯。
毛主席十分关心徐海东的伤势,知晓情况的严重性之后,他亲自起草了一封饱含深情的电报,叮嘱徐海东务必“静心养病”,要他“天塌不管”。甚至,毛主席亲自安排徐海东接受了苏联医生的治疗。后来,徐海东在淮安养病期间,毛主席还指示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组建了“特二连”,专门护卫徐海东。
“特二连”的战士们也以“即使战至最后一人,也不能丢下徐海东”的觉悟,成功捍卫了徐海东的人身安全,让这位曾在中国革命危机时刻力挽狂澜,保卫中央苏区,保卫主力部队的“徐老虎”在虚弱之时,也能沐浴在了党的关怀之中。
不过,长期治疗养伤而淡出工作,即便被授予开国大将的荣誉军衔,徐海东的心境和处境也不能算好。尤其是特殊年代来临后,他还遭受了一定的冲击,就更加受到了打击。
在这种情况下,1969年,毛主席亲自点名要他参加“九大”,提议他加入主席团,对他来说既是政治认可,同时还是精神救赎。徐海东很是感激毛主席对他的关心和维护,称:“就是爬,我也要爬去”。
于是,“九大”召开即将召开时,戴着氧气瓶维系生命的徐海东躺坐在推椅上,被工作人员推进了会场。
次年,徐海东病重离世。
参考资料:
《徐海东与毛泽东的深厚革命情谊》
趣配资,在线配资平台哪个好,益阳指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