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韩国韩华系统公司宣布推出第一台量产型机载有源电子扫描相控阵(AESA)雷达,用于装备韩国研发的KF-21战斗机。
至此,韩国攻克了先进战斗机最关键的技术之一。那么韩国的这款AESA雷达性能如何?与同类产品相比达到了什么层次的水准?
据空军技术网站报道,今年8月5日,韩华系统公司在该公司龙仁研发中心的先进天线测试设施中,首次展示了第一台量产型AESA雷达。据称,这个里程碑是2024年签署生产合同后实现的,该公司计划在2025年到2028年交付40台AESA雷达,以集成到KF-21战斗机中。
韩华系统公司的军用电子部门负责人表示,韩华系统公司是韩国唯一一家成功开发、量产和出口AESA雷达的公司。这名负责人宣称,该公司正在为轻型战斗机到无人机等各种平台量身定制不同的AESA雷达解决方案,从而扩大全球影响力。
需要指出的是,尽管韩华公司是第一次研发AESA雷达,但是在尚未完成试验的2024年5月,就已经与意大利莱昂纳多公司签署了出口AESA雷达的合同。据称,莱昂纳多公司引进韩国雷达将用于轻型攻击机,这也标志着韩国首次打入全球雷达出口市场。
众所周知,电子扫描有源相控阵(AESA)雷达已经是新一代战斗机的标配。没有装备AESA雷达的战斗机,根本没有成为第5代战斗机甚至第4.5代战斗机的资格。KF-21作为韩国第一款自行开发的4.5代战斗机,自然也要研发自己的AESA雷达。
不过,由于美国对韩国新型KF-21战斗机实施了关键技术禁运,完全没有机载雷达开发经验的韩国,只能寻求引进其他国家的技术。
事实上,韩华公司和韩国国防发展局联合研发的这款“国产”AESA雷达,就是与以色列Elta公司进行合作开发的。2016年,韩华公司正式启动国产AESA雷达的开发,并于2020年推出了第一款原型机。
根据目前披露的数据,KF-21战斗机所采用的国产AESA雷达采用X波段,天线直径约为700毫米,拥有大约1000个发射/接收(T/R)组件,并且采用了先进的氮化镓技术。
韩国人宣称,国产AESA雷达的指标优于美国AN/APG-83雷达,后者天线直径为660毫米,也拥有约1000个发射/接收砷化镓组件,对空探测距离(RCS=3㎡)约为100公里,主要用于升级F-16V战斗机。
AESA雷达相对于传统机械扫描雷达,拥有更强的探测距离、更快的扫描效率以及更强的电子对抗能力。但是对比不同型号的AESA雷达的性能,发射/接收(T/R)组件的数量是一个核心指标,而氮化镓组件又比砷化镓组件还要先进一代。
如此看来,韩国这款AESA雷达的性能,明显优于美国AN/APG-83雷达和法国REB2-AA雷达,后两者都是较落后的砷化镓组件,而且装备“阵风”战斗机的REB2-AA雷达,天线直径只有450毫米,发射/接收(T/R)组件仅836个,堪称各国机载AESA雷达里的垫底水平。
至于歼-10C和“枭龙”Block3,同样采用了电子扫描有源相控阵(AESA)雷达,但是发射/接收(T/R)组件均采用了先进的氮化镓技术。
不仅如此,歼-10C的雷达天线直径在710毫米以上,发射/接收(T/R)组件超过1400个,“枭龙”Block3雷达天线则有660毫米,发射/接收(T/R)组件也有约1000个。
可见,韩国KF-21的AESA雷达大致可以媲美“枭龙”Block3的水平,但是与歼-10C相比仍有较大差距。
另一方面,歼-10C的雷达在印巴“五七空战”中得到了实战检验,明显压倒了“阵风”的REB2-AA雷达,这也是目前战斗机AESA雷达之间唯一的实战对抗战例。(作者:陶慕剑)
趣配资,在线配资平台哪个好,益阳指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